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材(语文版),从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约2490字。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初探
师宗县彩云中学 尚汝良
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说法阐明了诗的作用。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可以看作是“诗教”传统的一种回归。在“课改”形势下,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诗歌分析、理解最要紧的是弄清显示意义和隐含意义,显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隐含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给读者的意义,一个读者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隐含义的领悟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逐步达到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
首先、注重诗歌的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诗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采取“范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从心理学角度讲,听觉的感受能力要远远大于视觉,教师有感情的范读,是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