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0个字。
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
——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黄耀志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提倡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提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怎么一转眼间,以成绩衡量一切的应试教育横扫一切,且畸形膨胀得让人目瞪口呆。而为了成绩,各种违法乱纪的事件层出不穷,可以说,教育走到这里已步入一个死胡同,如不及时矫正,必将导致教育机制的崩溃。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学习方式与改革应运而生,给教育带来了新生的曙光。新课程实施三年多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衍生了一些问题,下面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如有偏颇,敬请见谅。
反思之一:莫重形式而忽略学习的本质,让新课程成为走过场
学习要靠自我的努力,他人的帮助只能起辅助作用,因此,课改中的个体学习应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合作学习只能是辅助的形式,不能替代个体的感悟。但现在的许多地区进行课改着重讨论的是如何合作,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出热烈的气氛,而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常出现课堂气氛活跃,但只是形式上的热闹,缺乏真正意义的思考,且浪费了宝贵得课堂时间。对此,我个人认为,课堂讨论是必要的,但老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小猪合作应提供范围,规定时间,不能让课堂失控。否则,不仅教学任务没办法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大大降低。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如同一盘散沙,也将滋生新的投机取巧分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若缺乏必要的限制,课堂乱糟糟的同时,会有不少学生乘机开小差,成为投机取巧分子。《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28日第二版中,专家明确指出,掌控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