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8道小题,约16810字。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三 理 科 综 合
命题人:潘小利、李兴鹏、秦伟、谢英峰、段云博
校对人:石雪茹、冯瑜敏、赵姣姣 2018.12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r:8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CO2等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C.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
D. 神经元细胞膜突起形成轴突的作用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
2.下列有关教材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恩格尔曼探究叶绿体功能的实验中,放有水绵的临时装片需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
B.艾弗里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蛋白质等各种物质分开,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验证各自的作用
C.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的检测结果可能相同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先滴培养液后盖盖玻片会使计数值偏大
3.柽柳能够在盐碱环境中正常生长,研究发现柽柳能积累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使其细胞液中的无机盐离子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会影响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率
B.柽柳根尖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前提是具有成熟的大液泡
C.柽柳根尖细胞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物质跨膜运输进出根尖细胞的过程伴随着旺盛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4.动物的昼夜节律与周期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其编码的蛋白PER在夜间累积而在白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B.②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只能翻译出一个PER蛋白
C.TIM与PER的结合物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D.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某些细胞中
5.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B.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C.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具有两重性
D.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估算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
7.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晚唐时候发明了黑火药,其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D.二十世纪初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该方法中涉及到如下反应:NaCl + CO2+NH3+H2O=NaHCO3↓+NH4Cl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A
B.7.8g Na2O2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A
C.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分子数为0.1NA
D.反应2KNO3+3C+S =N2↑+ 3CO2↑+K2S,每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NA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简单离子的半径:X2->Y+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