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题,约16330字。
闽粤赣“三省十校”2019届高三联考
理科综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各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Cl-35.5 Mn-55 Zn-65 Sn-11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类能引起猪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病毒,只在猪之间传播,下列有关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可以培养非洲猪瘟病毒
B.非洲猪瘟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D.非洲猪瘟病毒与其他生物一样,也有细胞结构
2.下列关于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B.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形成是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在蒸馏水中,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以致于发生破裂
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时,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B.为使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开来,可以用纸层析法,含量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D.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蛋白质是否被彻底分解
4.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第1年 笫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5.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反映给味觉细胞并传递至大脑皮层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味觉产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过程
C.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
D.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只在细胞外起作用
6.从某种性状全为野生型的自然果蝇中,选用一对野生型雌雄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的异常导致突变型雄果蝇出现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能判断显隐性
C.若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能判断显隐性
D.突变型雄果蝇的突变基因不一定来源于母本
7.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 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MnO2与40 mL 10 mol•L-1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C. 0.1mol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D.常温下,1 L pH=11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10-11NA
9. 有机物a和苯通过反应合成b的过程可表示为下图(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B.若R为CH3时,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