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题,约16940字。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
月考理科综合试题(4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Cl-35.5 Fe-56 Ni-5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转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B. 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六种
C. RNA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
D. 被感染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可杀灭寨卡病毒
2.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第1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之间
B.第1h到第2h,45℃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h到第2h,50℃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D.若只生产1h,45℃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3.某基因在转录完成后,在该基因的某段DNA上形成了“小泡”。该“小泡”内RNA与DNA模板链配对,没有分离,故非模板链呈环状游离状态。检测发现,小泡内的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下列关于“小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小泡”内DNA一RNA杂交带上氢键数目较其他区段多
B. “小泡”内的三条核苷酸链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 “小泡”的存在可能阻碍该基因的复制,非模板链上易发生突变
D. 能特异性切割RNA的核酶或DNA一RNA解旋酶有助于“小泡”的清除
4.研究人员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水解酶,在细胞分裂前期活性较高
B.该蛋白质的合成与核仁有关,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衰老的细胞中该蛋白质合成速率变慢
D.抑制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加快细胞的分裂
5.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