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50字。收集了各地各类开放性试题,古诗鉴赏类,语言表达类等形式。
初三语文复习专题材料
泊秦淮
1、古诗讲究炼字,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一个“寒”字意境全出,揣摩“寒”字韵味。你还能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句吗?
2、首句连用两个“笼”字,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三、四两句对当朝统治者的批评委婉、含蓄,有一种指桑骂槐的味道,请写出类似的一句古诗句。
4、请举例说明历史上不顾国家利益,寻欢作乐的两个事例。
附答案:
1、“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让人在心头上掠过一丝寒意,把读者带到一个凄凉,冷寂的氛围。 例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城春草木深。
2、迷蒙冷寂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则徐“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可见我们应当关心国事,而不能只顾个人享乐。
4、南唐后主李煜 南宋统治者整日欢乐“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破阵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3、“可怜白发生”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古代诗文中借描写白发来抒发忧愁悲愤之情的诗句较多,你还能列举两个例子吗?
4、保卫自己的国家是每个人的天职,可是昏聩的统治者却不肯人民去收复失地。请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附答案:
1、反映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愿望
2、诗人只是希望杀敌立功、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名垂千古,这并不同于那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之人。
3、(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4、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反复诵读全诗,你认为让诗人发出“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呐喊的原因是什么?
2、本诗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依你之见,他的卓著之处表现在那些地方呢?(不少于两点)
参考答案:
1、战乱频繁造成的“四海困穷”的现实。
2、(1)自己是寒士,却推己及人、舍己为人;(2)国破家亡的时局中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3)以小见大,以生活细节来表现。
过零丁洋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2、请写出能够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不少于两点)。
参考答案:
1、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