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50字。
管窥语文课堂教学的“活”与“实”
合肥市五十中 刘文芬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实施,很多学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或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的课堂?关于这个问题,国家级课题组研究基地——河南登封市教研室在去年的4、5月份,已经发布了一个《新课程理念的课堂评价标准研究》报告,就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从课堂教学实验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几个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地阐述,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本人在这里,只谈论个人对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浅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导。我的论题是《管窥语文课堂教学的“活”与“实”》,着重“活”与“实”两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活”
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上还有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语文教学永无定法,而这无“定法”主要体现在一个“活”字上。
1、 语文课堂的灵气与活力
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上课喜欢让学生猜他这节课干什么,有意识地制造悬念,打起学生精神,充满趣味;全国十杰教师,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在一次公开课上,让学生演唱《潇洒走一回》,既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又为了实现人生感悟;再如于漪的情境导入,钱梦龙的巧妙设问等等,无不体现了特级教师的“特”!有句名言说得好:“我不一定能成为强者,但我愿意沿着强者的路去走。”在此,我想盗用一下,“我不一定能成为名家,但我愿以名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学习《出师表》时,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来导入;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带着《七子之歌》的音乐走进教室;早读时常在黑板上写句名言;课堂提问时甚至以巧克力做奖励……有时不经意地吟诵古诗名言,偶尔间穿插一个笑话,读一个短信,引用一句歌词,或者以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去跟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所以,我的学生比较喜欢语文课,我也能感受到这样的语文课是充满灵气和活力的。
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流动的活动的。如果一个教师讲课呆板,课堂无生气活力,激发不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即使这堂课安排的再紧凑,教师再卖力,都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这堂课也就不成功。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拨动学生情感,活络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愿学、乐学才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