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题,约16310字。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质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贴好条形码。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Ti-48 Br-80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可通过根尖成熟区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子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肽链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中完成,需要模板和能量
D.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不具有流动性
2.2017年,三个美国科学家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
B.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
C. 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
D. 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低于K值
B. 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呈“J”型增长
C. 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逐渐增加
4.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为探究KLF14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KLF14基因敲除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
所示。图中★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体细胞小鼠染色体的数目是40条
B.KLF14基因对肿瘤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作用
C.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
D.KLF14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DNA损伤
5.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 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
D. 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