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课程改革中几个误区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14 7:35: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10字。
警惕新课程改革中几个误区
                              土桥学校    pizzet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在我市已走过两年,其间广大教育工作者都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课改在某些方面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误区,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一味强调能力的培养,轻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扎实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学生理解,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逐步养成学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学习规范化的汉语,练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也是使学生拓宽视野,发展智力,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可是有不少的教师人为地把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分别开来,认为音、字、词、句等语基知识用不着管,对课文的学习只要能大体读懂就行了,关键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独特的想象,于是乎出现对《天上的街市》用了一半多的课堂时间去让学生发挥,“看到天上明亮的星星,你想到了些什么?你产生了哪些愿望?”学生的想象力是够丰富的,从远古到未来,从天上到地下,但这却无助于对课文本身的学习,如果不抓住诗中的“定然是”“定能够”“浅浅”“闲游”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又怎能体会到诗人追求理想生活、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呢?为避“应试教育之嫌”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少越好,语基训练越少越好,对在考试中淡化、淡出的汉语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更是抛之天外,却不知“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筑在对大量语文知识的积累。清之源,木之本。当前沙媒体惊呼:我国国发(特别是青少年)母语水平正不断下降。许多人说话逻辑混乱,语病百出,词不达意,更谈不上写出一篇没有错别字,文笔优美的文章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规定了应了解的语法,修辞手法的内容附于课本中。《课标》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是离不开知识的指导的。如同义与语境的关系、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对课文中一些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也直接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除了阅读,写作教学也与语法,修辞密不可分。《课标》中要求“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应作适当的扩充,延伸。原则是:1.不求系统全面,但要突出重点。2.不死抠名词术语,不过多阐发理论,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在知识的实用上下大力。3.多举实例,运用材料尽可能从生活和书本中去找,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4.持之以恒,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二.过度强调赏识教育,缺少必要的批评指正。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不少教师为了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几乎课堂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表扬“不错,你动了脑筋”“你真聪明,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都被一些热情的称赞给搪塞过去,对一些错误的回答,老师不置可否,或继续抽学生回答,或就事论事地引发一通,不得要领,老师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认识领悟的回答究竟错在哪里,避免错误的思考角度应是什么。答正确的同学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