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我读李白诗中的月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
王双利
陆游赞梅,郑板桥喜竹,陶渊明痴菊。而李白早已将明月浸入骨髓,植入本心。据《全唐诗》统计,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这还不算那些如“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时间和月份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有一种出于本能、超乎常人的特别喜爱之情。李白对月的热爱,正如余光中先生所吟诵的“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诗句一样。让我们走进李白月的精神家园尽情徜徉、涵泳体味吧。
(一)飘逸不羁之月
哲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落世俗陈理。“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① 儒、道、仙、侠的思想在李白那高傲的头颅里交织,融会,沉淀,使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这注定他的一生也是寻觅与逃避并存的。
从仗剑任侠到漫游天下,从竭力施展才华到理想彻底幻灭,从儒、侠、道思想兼融到批判现实与纵酒求仙纠缠,李白一生傲岸狂放,风流倜傥,以布衣啸傲于王侯公卿之间,是博大开阔的盛唐帝国和绝无仅有的人生磨砺成就了李白和他的诗歌。他的诗豪放飘逸,形象雄伟,气势磅礴,感情热烈,想象丰富奇特,反映了他奔放的情意和开阔的胸襟。在李白一生创作中,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