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8650字。
第五单元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演说稿的基本定义与分类知识。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路,品味文中语言的深刻内涵。
3.通过联系历史与当下,体会到伟大精神对今天的历史价值。
自主预习
1.演说定义
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2.演说分类
演说大体有如下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1)照读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2)背诵式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3)提纲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演讲者提纲挈领地把整个演讲的主要观点、论据、结构层次等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作为演讲时的提示,靠它开启思路。
(4)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生动形象,这种演讲方式具有直接感染力,是其他演讲方式无法比拟的。
课堂探究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演讲场合 切入点 当前社会问题 问题本质 解决路径
2.根据表格填写内容,概括出这篇演讲词的结构思路。
3.分析文本,思考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
(2)“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该怎么解决?为什么提出此看法?
4.联系当下,建立文本与生活联系,探究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