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端午节》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通过对端午节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资料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热情,和关心体贴父母的好品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本次活动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同学们确定了研究内容,并收集了资料,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来展示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并要检测一下你们的掌握情况。
二、才华展示
下面进行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才华展示。
请各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个小组想最先来展示?
第一组:闪电小组
生:大家好,我们的闪电小组。我们的口号是:闪电闪电,击倒一切!
生:展示一幅绘画作品,我们组为大家表演屈原与端午的的故事。
学生表演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和情节。
表演后总结:据说屈原死后,百姓到江边去凭吊他,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尸体。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下面同学与汇报小组的同学做交流,谈他们的优缺点,给他们意见或建议。
第二组:蓝精灵小组
生: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生:第二个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当时,吴国大宰,谗言陷害子胥,夫差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子胥死后,尸体于五月五日将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生:关于端午节又一个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传说曹蛾的父亲溺江而亡,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蛾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曹蛾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被传为佳话。
生:还有一个传说是端午节源于图腾祭。据说在新石器时代,有个崇拜龙的图腾部落——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是他们的后代创立的纪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中华民族的节日。
生:还有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说法。
生: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过端午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