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下)高2019级半期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31 21:35: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640字。

  2020-2021(下)高2019级半期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北宋词和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写到水的词作中,大运河(汴水)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位置。它在众多作品中,都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或显豁或隐晦地存在着。
  这种存在,是多方面的,如歌咏城市繁华,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翻检《全宋词》可知,除少量作品歌咏成都、太原、洛阳外,北宋词歌咏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开封、淮安(楚州)、扬州,仪征(真州)、苏州、杭州,这是北宋最繁华的六座城市,无一例外,也都在大运河一线上。再如,在北宋词中,会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像“隋堤”“楚天”“汴堤”“淮水”“清淮”“楚山”“楚岫”,甚至“河桥”“长堤”“柳堤”“柳岸”“柳边”等。这实际上是和北宋词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来写各种题材的内容有至深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因大运河的关系,北宋词以送别为内容的作品中,送别方式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贺铸曾用《醉春风》词调填过一首伤春怀远的作品,词中的“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两句,就高度概括了唐代与宋代送别方式的不同。
  唐代的长安,既联系西城,又联系关东,所以送别地点主要有二:一是渭城(今咸阳东)附近的西渭桥,一是灞陵(今西安东南)附近的灞水桥。两桥分别送西行与东行之人。所行之人主要借助陆路。所以,唐人送别诗,除长安之外的送别可能会写到水、写到舟船外,写长安的送别,一般多写的是陆地出行。因是陆地出行,这些作品中往往离不开马。
  北宋以开封为都域。而开封与外地,尤其是东南,进而与南方各地相联系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是大运河,所以北宋人送别地点多设在都门外的运河(汴水)岸边。北宋最著名的两首送别词(柳永的《雨霖铃》与周邦彦的《兰陵王》,送别地点都是如此。而被送之人,一般需乘船离开开封。所以无论是“兰舟催发”,还是“一箭风快”,说的都是离开开封时,在适河(汴水)上乘船而去的情景。
  因是水路出行,北宋的送别词中就处处离不开船。如郑文宝的《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柳永的《采莲令》:“一叶兰舟,便急桨凌波去。”都是写的这种送别情景。
  为突出水路出行,北宋送别词在写到送别结束后,往往会有送的人回程骑马,被送的人离程乘船的提示:“居人四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晏殊《路莎行》)而北宋送别词中所言说的这些水道,很多情况下,指的都是大运河一线。流水和舟船、归棹、轻帆和夕阳等,在北宋送别词中就构成了一幅丰富、温美、柔润、婉转、细腻的水路出行图。这既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人对水路出行方式的一种侧重,也显现了宋词的婉约风格。
  (摘编自苗菁(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和北宋词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汴水,它在众多作品中存在的方式都不相同。
  B. 《全宋词》中有不少是歌咏城市的繁华的,而这些繁华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
  C. 北宋词题材多样,但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因此会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
  D. 北宋词中的水路出行图丰富、温美、柔润、婉转、组腻,是由它的婉约风格决定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并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其间与唐代作了比较分析。
  B. 文章列出对《全宋词》的考察情况,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歌咏城市繁华,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
  C. 文章通过对唐代都城地理位置的考察,得出唐人长安送别多从陆路而其诗多离不开马的结论。
  D. 文章用郑文宝《柳枝词》、柳永《采莲令》证明,北宋因水路出行,送别词中就处处离不开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送别地点主要是西渭桥、灞水桥,而北宋人送别多在运河岸边,因为大运河是当时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
  B. 从贺铸词“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唐宋两代送别一从水路、一从陆路的不同。
  C. 唐代和宋代的送别词,由于它们送别的方式不同,二者选用的意象全不同,因而造成了二者的风格也不同。
  D. 《踏莎行》中“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情况,也显现了宋词的婉约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