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5390字。
2006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七)
一、积累与运用(1 2分)
1.书写能力考查。(2分)
将下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用楷书或行楷抄在方格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在下列方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4)十年树木, 。(成语)
(5)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6)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没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3.判断下面句子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或 “×”。(2分)
(1)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和《红楼梦》。 ( )
(2)“四君子”是巾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 )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 ( )
(4)社会上流行“时髦”词。“教师利用寒暑假忙着充电(学习)。”“几个队的主教练先后下课(被辞退)。”两句中对加点的“时髦”词解释是正确的。( )
4.九年级(1)班的小海同学对你说:“我很烦,因为最近遭遇了一些挫折,有点心灰意冷。”于是你打算送一本课外名著给他阅读来鼓励他,你对他说:
。(2分)
5.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主体部分,它把 字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 形。(2分)(注:图中的黑色部分原为红色)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赏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现代文阅读(3 1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l 2—22题。
(一)(1 4分)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批注:引用诗句说明,切题又增添了文采。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分蕊蝶分香”。结果,花粉粘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气,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