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77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现代化”的内容呢?
每个中国人生来就属于一个毫无疑问的国家和民族,这种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归属感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大概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这种国家和民族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现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无论是国内层面或国际层面,无不是建立在国家制度之上的,没有国家制度简直不可想象。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较之一切政治意识或宗教观念都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教派利益。
中国人民历来把“国”与“家”相连,把“国”视为“家”的扩大,“国家”成为我们华夏子孙最为稳定而深厚的人生依附和精神家园。除了外患所迫,中国鲜有企图从内部分疆裂土的。即使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候,中国也少有无政府状态。民族意识则往往更加强烈,民族命运屡屡浴火再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又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愿景。不能不说,人民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并保持社会稳定的强大推动力量。在人类实现大同社会之前,或者在人类实现无阶级、无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意识始终是一种现代的和先进的制度。
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乃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即所谓法治和德治之分)。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延续、稳定与治理。这一论断,可谓是洞察本质。
儒家推崇仁、孝、义、礼、智、信、勇,讲究“人禽之辨”“义利之辨”。“仁”的含义之一是指“仁政”,类似于现代的“善治”,这是孔子针对当时的天下乱局和人民苦难而提出的政治理想。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带着理想和道德积极入世,匡计时艰,并为此不断完善个人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道德理想曾激励过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和普罗大众。儒家文化的理想性一面不应该被忽略。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位育”,即思想不走极端,不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鼓励差异和矛盾双方和谐共存;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种和谐思想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可能是医治当今世界种族、民族和宗教冲突的良方。
(摘编自尹宝庞《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主张“家”“国”相连,注重以道德教化治国、平天下。
B. 中国人生而具有的深厚而稳定的“国家”观念,始终保持着国家的稳定统一,少有无政府状态。
C. 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匡计时艰,服务社会,鼓励人们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
D. 传统文化强调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有发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一思想在当下国内国际层面同样能解决多种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都是建立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可见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国家意识非常具有现代性。
B. 古代中国借助儒学思想实现国家治理,较西方必须借助神学与立法来规范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成本更低。
C. 纵使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但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仍推动民族命运不断浴火重生,使我们能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D. 生逢乱世,见天下乱局、人民苦难,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有济世理想,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施政理念,这些理念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