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古文中的“互文”现象
- 资源简介:
- 约3300字。
准确理解古文中的“互文”现象
“互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掌握它的句式特点和句意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互文,也叫互辞或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为:“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指的是古代作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
因此互文就是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虽然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古汉语中的使用仍然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特点、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把握古汉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现结合教学中常见古典诗词、散文作品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一、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有人仅按字面解释于是理解为:“将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