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290个字。
语文版文言重要篇目知识点疏理(背熟)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七年级上册
一、孔子语录※ (包括六则和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二十篇,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 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A: (《论语》六则)
各章大意
1、“学而……”章: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对人要热忱,要大度。
2、“温故……”章:既要温习旧知识,又要有新的体会。
3、“学而不思……”章:读书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
4、“子贡问……”章: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
5、“默而……’章:孔子的学习方法——“默而识之”;孔子的学习态度——“学而不厌”;孔子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
6、“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向周围人的一切长处学习)。
2、主题思想 答:参照第1条。
3、分别从哪些角度谈学习问题的。 答: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4、本文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阐述句子有哪些?
阐述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人要有好学精神, 学无止境)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人要虚心求教)
阐述学习方法的是:“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 需要按时实习才能掌握)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才能从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思, 无益, 不如学也”。 (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默而识之”(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断积累知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