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三大文体知识点及做题技巧
- 资源简介:
约21350字。
记叙文复习
阅读理解答题思路
题型一:标题
1、常考的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4)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
(5)给文章加(换)题目。
2、分析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说:“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
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如:“颜色太深。”
2)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3)象征义: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
松:坚韧不拔,坚贞不屈。
梅:高贵傲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竹:气节,骨气。
莲:高洁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
兰:真君子。不矫饰,品格高尚。
3、标题作用
(1)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双关);
(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体现主要内容;
(6)表明写作对象。
注: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
4、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题型二:材料关系
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关系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
1、常考题型
(1)判定文章材料(内容)关系及所起作用
在遇到有人在雪地被冻僵时,作者多次写到两人不同的反应,请试析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文章第x段内容删掉也不会影响文章故事内容的讲述,你是否建议删掉,为什么?
(3)文章中在到“淡竹”的同时,也写到了文天祥、陶渊明等人,这样的安排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关系的类型
(1)铺垫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