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怎样改进高中议论文的语言
- 资源简介:
约6080字。
怎样改进高中议论文的语言?
(例文赏析)
思考:议论文需要怎样的语言去表达?
一、单一性(立骨句)
立于一句话之上文章
• 这句话,是观点、态度。
• 这句话饱含功力:认识、见识、胆识、才识……
• 这句话,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意味深长、精妙绝伦……
二、一致性(文脉句、诠释句)
三、鲜明性(引用句、四字句、反复句、问句、对比句、整句、顿笔)
作文中要多使用“三个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排比句、长句,这样作文语言就会大大彰显逻辑力度。
(一)多使用设问句和反问句。
就写议论文而言,反问句好像就是专门为议论文而生,它能极大地突出议论文论证的力量。设问论证,不仅仅使行文的结构井然,逻辑严密清晰,而且用这种形式引导读者的思考,强化论证的力量。
(二)多使用排比句。
排比句不仅使文章具有清晰的论证思路,而且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气势和力度。
(三)多使用长句。
多使用长句,读来气势磅礴,论证很有力度。
四、思辨性(关联词,限定语,折笔)
什么是深刻?所谓“深”就是有启发人的超常道理,这是内容上的胜利;所谓“刻”就是有能让人记住的超常印象,这是形式上的胜利。语言深刻所追求的就是经由形式上的胜利抵达内容上的胜利。
增强语言的深刻美的技术是“否肯技术”。
单一的否定判断或单一的肯定判断,也能表达深刻的思想,但如果将否定与肯定并置在一起,则既有破除常态常规的认识,又有建立新见新知的观点,这样就能使语句在对比的基础上形成某种判断张力,从而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表达效果。
五、针对性(我、材料、生活——问题)
六、趣味性(用例、类比、比喻)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的表达效果显著;而意象化的语言的实现,也离不开各种修辞手法的正确选用。运用比喻,借助喻体这一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由平淡而生动。
如“南国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气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味是抽象难以言传的,作者借助四组意象,使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不同特色变得具体真切,形象可感。
又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武装是虚的、抽象的,而代之以“枪杆子”,使人真切地认识到“武装”的实质,具体形象。还可以运用双关手法,借助物象,言此而意彼,使语意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句中不直言反动统治的黑暗、革命事业的艰辛,而用“夜”、“路”这两个意象来表达,留给读者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以范文解析议论文语言的最佳表达形式
范文1:好东西是“憋”出来的(立骨句)(文脉句)
陈鲁民
前不久,作曲家雷蕾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里,谈到当年她写电视剧《渴望》插曲,曾有“技穷”之感,好几个月都没找到感觉,写了几稿都被推翻,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作曲家的料,要不要改行。她回家对父亲、老作曲家雷振邦诉说苦恼。老父亲沉默良久,意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