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
- 资源简介:
约9630字。
高考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
手法解析: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常用技巧,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的结尾方法。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一首从独坐思家、吹笛寄怨写起,最后在本位收住,直抒相思之情。后一首从琵琶弹奏新曲写起,抒发不堪忍受的离别之情,最后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画面来透露情思。
相比较而言,后一首在结尾处该言情而不言情,反述眼前所见景物,使全诗空灵含蓄,获得了言外传情的艺术效果。所以沈义父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再如钱起的《湘灵鼓瑟》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杏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一首试帖诗,表现湘灵女优美动听的瑟曲之声。起首二句以总赞点题。中间四韵八句通过楚客怀怨、金石感泣、白芷吐芬、湘水生悲等描绘,极力表现曲声之神奇动人的力量。
随后诗人从瑟声转到鼓瑟之人,但是“曲终人不见”,诗人的心中不禁充溢了凄迷怅惘之情。结尾处,诗人没有把这一感情倾吐出来,而是用“江上数峰青”截住,把情渗透到景中,让读者在这幅时空无限的画面寻绎绵绵的情思。
李益的《春夜闻笛》诗: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思归之作。起句写闻笛,初春之夜,寒气犹存,那一阵阵的笛声,在谪贬的诗人听来像是家乡亲人的呼唤,于是禁不住泪湿衣裳。
后二句诗人虚拟大雁北飞的情景,传达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