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邓文川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语言教学上出了问题——力度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许多学生不是主动求知求技能,而是被动地吸纳,消极地吐露,甚至觉得语文没学头,学了也没用,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是死气沉寂,学生不会、不善于或不愿意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结果是学生埋怨语文难学,教师苦恼语文难教,家长哀叹语文难考。
然而事实上,语文教学本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因为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而要改变语文教学模式化、被动化的教学现状,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也才能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的动力转化到学生个体上来以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呢?
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有位叫肖海洋的教师曾把自己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概括为“六个一”,即“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好诗文、一个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这里,她把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概括得既精当又形象。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甚至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解决好教学过程失控问题,而解决好学生学习观念问题是关键。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一阶段的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通往更高层次的阶梯,是将来踏入社会,贡献社会所要走出的第一步,而没有这一阶段的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为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新同学的第一次教育,办法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科学巨匠或世界伟人的故事,讲当今科技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