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1)
- 资源简介:
约8800字。
2023年广东省中考押题预测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生于长江边,长于长江边。长江浩浩西来,逶迤万里。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过洞庭湖,孟浩然远眺壮景: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望岳阳楼,范仲淹把酒临风:____________,横无际涯;行至北固山下,王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新春已到、万物更新的欣喜;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xuān téng( )奔流的大河汇入珠江后,变得安静、温和,滋润着沿岸原野。
(2)对待咄咄逼人的欧美国家,我们不能心存jiǎo xìng( ),唯有努力自强。
(3)世界因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4)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dān jīng jié lǜ( ),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3.(3分)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发表了对读书的见解,请指出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我们要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锲而不舍地用书卷气给自己赋能。
B.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可浅尝辄止,有些则需细嚼慢咽,好好消化。
D.对那些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孟晚舟的带领下,使华为财经成长为世界领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财经组织。(“使华为财经”改为“华为财经”)
B.5年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定完成,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重要阶段。(将“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定完成”调整为“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定完成”)
C.放眼全球,欧洲大陆重燃战火,乌克兰危机牵动世界,大国关系面临挑战,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而且人类社会亟待通往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世界的清晰路标(删去“不但”与“而且”)
D.我省明文规定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车,禁止为电动车充电。(将“禁止为”改为“禁止在上述场所为”)
5.(10分)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受此启发,班级开展名著共读活动,探索书中人物的童年经历。
(1)(2分)活动横幅选择哪幅字更能体现“童心未泯”的主题,小杨和小岩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杨:我觉得第一幅好,笔画工整简洁,就像永不泯灭、永远单纯质朴的童心。
小岩:____________
(2)(2分)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小宁同学拟写了上联,请选择合适的词语续写下联。
再听 重温 经典 经历 消隔膜 障碍无
上联:再读鲁迅寻足迹 下联:_______
(3)活(3分)动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写读书卡,请你在《朝花夕拾》中选择一篇文章(示例除外),确定一个主题词,并围绕此主题进行点评。
示例:
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题词 童年
点评 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歌,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灿烂春光中的童真、严肃学习中的快乐。
你所制作的读书卡:
文章 《_____》 主题词 _____
点评 _______
(4)(3分)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办一张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向小组成员汇报选择他们的理由。
《朝花夕拾》中的童年鲁迅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童年保尔
二、阅读(40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