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学案:散文阅读(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6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5 21:28: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2 精准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docx
  课时63 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docx
  课时64 精准理解赏析词句——紧扣语境,层层深入.docx
  课时65 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docx
  课时66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docx
  课时67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docx

  课时62 精准分析思路结构
  ——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知识清单(十四) 思路结构
  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
  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剧作家骆文
  一、散文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辞海》说,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散文”。
  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类别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狭义上,散文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形式。作者往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2.特征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二、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
  1.种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 表现手法 代表作品
  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荷塘月色》
  状物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 托物言志、象征 《线条之美》
  写人叙事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叙述、描写 《记念刘和珍君》
  议论说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 议论、象征 《我与地坛》
  2.高考重点考查文体——文化游记散文
  (1)概念
  以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通过游历名人、文化古迹的方式,咏史怀古,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的散文形式。
  文化游记散文将文化思考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此类散文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2)特点
  ①文化意识强烈,关注现实性、细节性、深刻性。
  文化游记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通过写历史,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
  ……
  课时64 精准理解赏析词句
  ——紧扣语境,层层深入
  知识清单(十五) 词语句子
  一、理解词语
  1.词语的语境义
  一个词语总有两种意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高考重在考查其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指自行车等,“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近的。它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如“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这里的“吞咽”,本义是“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如成语“狼吞虎咽”。但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囫囵吞下去的,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言语义。即词语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景”包括情与景,“情”就是作者在言语表达和理解时产生的主观感受、意图、动机、思想感情等;“景”指言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以及言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情景因素都会渗透在语义中,对词义加以充实和补充。“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上丰富的含义。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是可爱的江南水乡”。这里的“突然”,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形容词,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高考重点考查后两种语境义。
  2.四种重要词语的理解方法
  ……
  课时67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
  ——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课堂讲义
  复习任务  1.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主旨意蕴。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全国甲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关键句
  子的作用 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 天津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分析标题意蕴
  2018 北京 《水缸里的文学》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分析标题意
  蕴和作用
  浙江 《汴京的星河》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分析句子意蕴
  知识图要
  活动一 一文练透 [提升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能力]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