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50(4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50(4份)
2023届高考作文考前冲刺热考话题:“懒蚂蚁”与“勤蚂蚁”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预测热考话题:2022年度热词“稳”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预测热考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年河南商丘名校高二下期期中联考作文“承受艰难压力,收获成功辉煌”导写及范文.docx
高考作文考前冲刺热考话题:“懒蚂蚁”与“勤蚂蚁”导写及范文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蚁群进行追踪,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东张西望。
生物学家给这些“懒蚂蚁”做了标记。当研究小组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劳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懒蚂蚁”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思考和侦察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讲的是蚁群的故事,它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是对蚂蚁的思考。机械式勤奋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脑子在偷懒。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然后是对人生定位的思考。“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
……
高考作文预测热考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导写及范文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华好诗词》等节目备受追捧,但是它们并不是电视台生存的必要条件;古诗文也很受报纸杂志、自媒体、网络小说的青睐,但是没有古诗文,似乎不影响小说的情节,报刊也可以照常发展。而部编版新编语文课本中,古诗文 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 篇/首)的 49.3%,其中 60 篇是必背篇目,学生要拿出学习语文的三分之一时间反复背诵古诗文。于是有人感叹: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古诗文,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
学校组织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为主题的研讨会,作为被诗文“围追堵截”的中学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在即将高考之际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解读
写好本题,首先要明确写作的主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其次要明确文体:发言稿。再次要明确作者身份:被诗文“围追堵截”的中学生。最后要注意作文背景:
……
高考作文预测热考话题:2022年度热词“稳”
金题展示
“汉语盘点 2022”活动结果于近日揭晓,“稳”字当选2022年的国内热词。“稳”中蕴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老生存智慧,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从仓廪实、衣食足扩展到方方面面,“稳”是学习的稳步提升,是经济的稳中求进,是脚步的行稳致远,也是精神上“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冷静、“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稳坐钓鱼台”的自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③内容充实;④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文 题 要 求 学 生 围 绕 有 关“稳”的一段材料展开写作。材料先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阐释“稳”的内涵和表现,列举的材料涵盖个人、国家,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有具体,有抽象。同时材料以“汉语盘点 2022”为学生思考设置了情景,引导学生梳理2022年的生活,在2022年的特殊语境下思考“稳”是什么,为什么要“稳”,如何才能“稳”。学生可以2022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进行纵向思考,回溯历史上的艰难时刻,联系国家在“稳”中前进的历史道路。
材料再用关联词“也”把“稳”的含义引向抽象,用四个形容词“冷静”“坚韧”“从容”“自信”引导学生思考“稳”的
……
2023年商丘名校高二下期期中联考作文“承受艰难压力,收获成功辉煌”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学生村官杨宁是大家交口称赞的“脱贫领头人”,但她在当村官的十年间也承受着种竹、辣椒、高山葛根三次失败的巨大压力。
中国防空导弹从无到有、从近到远,总指挥沈忠芳居功至伟,但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为此隐姓埋名60年,与家人形同陌路。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考点说明:考查写作能力。
命题透析:命题关注社会热点,围绕两位感动中国人物来命题,涉及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赞扬优秀人物的精神。
审题要注意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成就与付出、成功与艰辛的关系,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围绕一则来写但扣住共同话题的也可,若没有扣住话题的属于偏题,只写宽泛意义的英雄,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1、辉煌来自战胜压力、艰辛;
2、英雄的背后是付出;
3、要获得成功,就要承受艰难;
4、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等等。
不写题目扣2分。以46分为切入分,要敢于打高分。改卷时要综合行文中立意、内容、语言、硬伤或亮点,判定类别。
【名句素材】
1. 只有梦想,而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2. 科学上的每项成果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3. 我们需要避免梦想的匮乏,人们总是希望开好车,穿好衣服,住好房子,却不愿为之付出艰辛。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发掘自身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