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55(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6 15:27: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55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如何读书”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漫画作文“《读报有感》”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静与动”导写及范文.docx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如何读书”导写及范文
  文题
  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陈鲁民
  读一本不好的书也像交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
  打开书的禁区之后,肯定(不是可能,而是肯定)会有真正的坏书(不是假道学所说白“坏书”)出现。这是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也用不着害怕的。让人见识见识,也就知道应怎样对待了。——李洪林
  以上材料对我们读书有所启示。请以“如何读书”为主题,谈谈你的思考,写一文章。
  要求:综合三则材料内容,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对材料的理解:第一句强调“读书”要多读好书,多读经典;第二句强调读“不好的书”的害处;第三句提出看“不好的书”,可以预见,不用害怕,可以让人
  ……
  2023届高考模拟漫画作文“《读报有感》”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对以上漫画,你有怎样的观察与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立意】
  第一步:分析漫画内容。
  本题是漫画式材料作文,材料由四幅漫画组合而成,每幅漫画既独立又彼此关联。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每幅漫画的内涵,进而挖掘四幅漫画内涵的共同点。
  ①形象:四幅画中同一个人,形象的状态为动,躺在床上看报;
  ②布局:多幅,按左右的层次顺序,这四幅漫画组成一组,既可单独看,也可连起来一起看;
  ③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主要表现为动作,特别悠闲,同时表现在文字,均有“幸亏我……”字眼;
  ④文字:漫画的题目为《读报有感》;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较多,详细分析如下:
  第一幅,画中人庆幸自己没有买毒奶粉,毒奶粉毒不到自己,至于他人是否被毒害,与己无关,遂高高挂起;
  第二幅,画中人庆幸自己的车没有停,反正倒下的树砸到的是别人的车,至于车中人性命如何,漠不关心,可见人性之冷漠;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材料的内容是一句话,讲“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
  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现代”和“身世感”,强调教育要“现代”和“传统”结合,不要有了现代就忘记“传统”材料中还给出传统的相关内容,如“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由此可以立意为“传承传统文化”“现代未必能代替传统”“在传统中寻祖”等。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层论述,论述时可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申遗”“红色经典阅读”等内容,让文章有现实意义。
  【优秀范文】
  1.用教育的温度解冻“身世感”
  曾有一个老师在上课时问我们:“你们应该都知道自己父亲的,知道自己祖父的名字,可你们有谁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我们面面相觑,的确,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静与动”导写及范文
  【作文材料】
  现代文阅读Ⅰ谈及“诗画异质”时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阐述了“画和诗”与“静与动”的关系。其实,“静”与“动”还可适用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请以生活中的“静与动”为思考对象,谈谈你的理解和认知。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与阅读相关的作文材料,不过,阅读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真正想要学生思考与表达的在于后面的要求。“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材料中的话可以作文引出观点的内容,然后重点思考生活中的“静与动”的体现:分别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怎样指导生活。这也是作文行文的逻辑思路。
  学生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静与动”的内涵上和多角度分析“静与动”的原因,并结合现实生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