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训练卷
- 资源简介:
约23580字。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训练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 。
①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②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
③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
④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
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A.①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治秩序》一章认为,乡土社会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可以说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B.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
C.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3.《乡土中国》中关于“人治”和“法治”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4.根据《乡土本色》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5.根据《差序格局》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差序格局”中固定的时间地点个人圈子一定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