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乙卷近四年真题及范文
- 资源简介:
约34110字。
全国乙卷近四年真题及范文
【总要】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挖掘育人素材, 科学设计各科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的考试内容,文科要注重思想教育、价值引领、 家国认同、情怀人格,理科要注重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引导和教育学生利用科学造福人类、贡献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助力民族复兴。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原题
(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第一则材料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说明吹灭“别人”的灯,对“自己”并没好处;第二句话“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说明阻挡“别人”的路,对“自己”也没好处。两句合起来,可概括为:阻止“别人”发展(“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即损人未必利己。
第二则材料先是两句诗,然后加以解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概括为: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解释中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可概括为:“一花独放”太单调。
综合分析。第一则材料谈的是“损人未必利己”,若想利己,必须利他,实质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思辨意味。第二则材料谈的是“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而“一花独放”太单调。若想不单调,若想“春满园”,则须“百花齐放”,即若想共赢,则须合作,实则是“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有思辨意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