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习题检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8/22 16:34: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950字。

  《红楼梦》习题检测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象征?我斗胆自创一个简单好懂的解说:“象征者,取象于物,以表喻人或事(境)之特征也。”象征包含着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比方《红楼梦》里说李纨是个“佛爷”,这是个比喻,不是“象征”。等到群芳夜宴,祝寿怡红,李纨伸手一掣,掣得的是一枝老梅(花名酒筹),正面镌着这梅枝,反面刻着“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古诗——这,才是她的象征。
  《红楼》一书中,另有一个总括的、特大的象征,就是大观园之命脉,曲折流贯全园,映带了各处轩馆台榭的那条溪水的名字——沁芳!“沁芳”表面上原是为一座亭子而题的,但实际上溪、桥、闸、亭通以“沁芳”为名,可见其重要。
  雪芹写《红楼梦》,为什么要特写一座大观园?据脂砚斋的批语说是:“只为一葬花冢耳。”这种批语,至关重要,但也被人作了最狭隘的理会,以为修建了一座大观园,只是为了写“黛玉葬花”这个“景子”。要领会雪芹的深意,须不要忘掉下面几个要点:
  (一)“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待玉兄题跋。”宝玉是亲身目睹群芳诸艳不幸结局的总见证人,他题“沁芳”,岂无深层涵义。
  (二)宝玉与诸艳搬入园后,所写第一个情节场面就是暮春三月,独看《西厢记》至“落红成阵”句,适然风吹花落,也真个成阵,因不忍践踏满身满地的落红,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让万点残红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这才是“沁芳”的正义。
  (三)虽然黛玉说是流到园外仍旧不洁,不如另立花冢,但雪芹仍让她在梨香院墙外细聆那“花落水流红”的动心摇魄的曲文,并且联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词句,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试问:他写这些,所为何来?很多人都只是着眼于写黛玉一人的心境,而体会不到在雪芹的妙笔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沁芳”二字作出活生生的注脚。“沁芳”,就是“花落水流红”的另一措语,但更简靓,更含蓄。流水飘去了落红,就是一个总象征:诸艳聚会于大观园,最后则正如缤纷的落英,残红狼藉。群芳的殒落,都是被溪流“沁”渍而随之以逝的!
  (选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
  材料二
  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刻画就是一个大的象征,它与寓言象征神秘世界步步呼应,层层推进,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其中最突出、最典型、最能感人至深的是黛玉葬花了,并且黛玉葬花的象征性是一个系统,连续不断,前勾后连,首有渲染、铺垫,后有豹尾之应,中有葬花之高潮,一步步把小说的悲剧性情结推向极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爷”和“老梅”两个事例,说明象征包含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
  B.大观园里诸多景致如溪、桥等都以“沁芳”为名,“沁芳”是“群芳陨落”的总象征。
  C.前勾后连的“黛玉葬花”,是富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系统,与寓言象征神秘世界相呼应。
  D.后四十回高鹗忽视对大观园的描写刻画,削弱了它在精神内容与结构上的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关于什么是“象征”,周汝昌自创一个定义,说明别的说法不好懂不严谨。
  B.材料一,周汝昌引用脂砚斋的批语“只为一葬花冢耳”,阐述了大观园的深层含义。
  C.材料二,指出“葬花”分阶段镶嵌到其他故事情节中,产生时隐时现、妙趣横生的效果。
  D.材料三,大观园的寓意层面是否隐在现实故事背后,成为评判高鹗续作优劣的标准。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象征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红楼梦》“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闻的“群芳髓”香、喝的“千红一窟”茶和饮的“万艳同杯”酒。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边听的“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C.《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秦可卿屋里看到的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D.《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麝月掣的签面上的荼縻花,题着的“韶华胜极”四字,和写着一句旧诗“开到荼縻花事了”。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红楼梦》中的“象征性”,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红楼梦》中有许多含有象征意味的谐音现象,如人名、斋名、判词等,请你举出两例并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认为“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得很。”而《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