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知识点清单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高一语文必修 下册(新教材)第二单元
《哈姆莱特》(节选) 知识点清单
6 *哈姆莱特(节选)
一、重点剖析
1. 在奥菲利娅的独白中,哈姆莱特过去是怎样的形象?莎士比亚为什么借奥菲利娅之口极力赞美哈姆莱特?
答案:哈姆莱特过去的形象:高贵、理智、青春貌美。莎士比亚一连用“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等七个短语,借奥菲利娅之口从不同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说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它。
原因: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化身,他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对邪恶的封建集团的挑战。
2. 在和奥菲利娅的对话中,哈姆莱特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娅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答案:哈姆莱特认为,如果奥菲利娅对爱情是忠贞的,那么她出家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那么她出家可以避免“生一群罪人出来”。一方面,这是哈姆莱特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奥菲利娅,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中很难保全自我,不如趁早避开。但奥菲利娅对此不能理解,对哈姆莱特其他的话也不能理解,她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甚至认为
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希望天上的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这段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的冲突。
3. 课文中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怎样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答案:(1)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个是生与死的问题,一个是思想与行动的问题。
(2)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4.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形成他复杂性格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虽然他的身份是王子,但是他身上却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他在国外学习,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世界、对人生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但是,一系列变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与此同时,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的丑恶。他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为父复仇,而且要重整乾坤。他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他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他的内心就越痛苦,因此他变得忧郁。他过于优柔、过于审慎的性格,以及势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