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业1
- 资源简介:
约15940字。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五四”思想影响,郭沫若的诗歌主题多为狂飙突进、摧枯拉朽,呼吁开辟崭新的纪元,本诗集中反映了郭沫若这一主张。
B.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诗歌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D.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尽情呼唤“力”,歌颂“力”,为摧毁呐喊,为创造呼号,希望把历史的车轮更快推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
3.下列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A.诗歌于雄壮的自然图景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
B.“力”是全诗的诗眼,象征着“五四”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C.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D.本诗形式自由,句式的长短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节奏鲜明,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4.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站在山脚下,仰望大山,群峰魏峨,乱石穿空,树高林深,几片白云游荡在山腰,雨还是淅淅历历地打在身上,淡淡的薄雾把大山上上下下包裹得越发厚重、崔嵬。同学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比较顺利地到达了半山腰。但是山势越来越陡俏,山石嶙峋,难以行进。遇到艰难处,大家把关节像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队员体力不支,简直要被疲惫吞噬。但他们谁也不愿做那懦夫和弱者,奋力向上再向上。当登上峰顶,呼吸到清凉的空气,听到那晨曦中的鸟鸣,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化为欣喜的泪滴。
A.魏峨 铆(măo)钉 懦(nuò)夫
B.淅淅历历 嶙峋 晨曦(xī)
C.薄(báo)雾 陡俏 楔(xiē)入
D.崔嵬 罅(xià)隙 吞噬(shì)
二、小阅读-课内
5.本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歌同属于现代诗,在结构、韵律方面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请分成四组,一组一篇分别讨论,然后形成书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