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说课材料,约4450个字。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江苏扬中市第一中学的教师黄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走近“曹操”》。
课的生成
为什么我热衷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呢?——一封遗书,一封来源于仅仅12岁花季少年的遗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原谅我的离开……我真的非常爱你们,我想学好,可我真的控制不了我自己啊——”一声声痛彻肺腑的无奈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有责任引领他们走出迷恋游戏的怪圈,走进网络信息的魅力天地。
苦苦探索后,我的一节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汉字的魅力》在“江苏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中拿了第一名。总结会上,中央电教馆的领导既又勉励我们在“探究课”上作些思考。
用心的构思后,终于有了今天的《走近曹操》——面对全镇江市现场网上直播后,反响很好。
下面我就将借这节课所阐释的自己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作一下交流,不妥之处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
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走近曹操》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我将它安排在了九年级。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曹操的许多作品——《短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也读过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对曹操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人说曹操是英雄,又有人说他是奸佞小人。那么,曹操到底是个什么人?这既是我自己儿时的困惑,也是现在很多学生的迷惘。因此很有探究的价值。
语文新课标提醒我们,语文要关注人文。曹操则是我们历史上、文学上的名人。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学上被塑造成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
(二)学习目标
语文新课标又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根据新课标中的“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及“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思想,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认知目标:走近“曹操”,正确认识“曹操”。(因为曹操是一位文化巨人,我不敢用了解、解读、分析甚至走进)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