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怎样运用现成的材料作文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刘步春
许多同学常常感到写作文没有材料可用。读书十几年,单语文课本就读了二十多册,历史人物,寓言故事,诗词歌赋,哲理名言,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少,怎么会没有材料可用呢?不是没有材料可用,而是不会运用现成的材料做文章。烹饪美味佳肴,并非一定要海鲜,高明的厨师用普通的菜蔬一样能做出可口的菜肴。
那么,怎样运用现成的材料来作文呢?
一、撷取精要 只取一瓢饮
材料有一定的长度,少则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多则成百上千;材料也有一定的厚度,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积极或消极,或显著或隐蔽,其表意往往是多元的。在写作时,要对记忆中的材料作快速盘点,搜索跟写作题旨有关的内容,然后对相关材料再作重点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撷取其中的精要部分, 以一当十, 演绎成文——
例文展示
读书人是要有点书生意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读书人追求知识、摒弃一切杂念的意气;“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读书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读书人高洁孤愤、藐视权贵的意气。试想,谁曾“头悬梁,锥刺股”?谁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们也许做过政客,有过着不同的经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读书人,都是有一点书生意气的。在残酷的现实中,或贫困潦倒,或失意落魄,或忍辱负重,然而,意气已足以让他们敢想,敢怒,敢言,敢做,在纷乱的世事中保持读书人的信仰和尊严。
(湖南考生《谈意气》)
盘点记忆,搜索读过的诗文,除《沁园春 长沙》里“书生意气”一词以外,似乎没有任何直接表达书生意气的材料,但是,这些诗文无不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精神,而这些精神不也是一种意气吗?一下子有了许多关于“书生意气”的材料。可是,一首诗就是十几行,几十行,一篇文章就是几百字,上千字,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呢?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聪明的作者启示我们:舍弃背景材料和原诗文,只撷取诗词中的关键诗句,演绎成为,为我所用。
相关链接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挥洒热血于理想的土地!陆游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执着;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秋瑾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洒脱。他们不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惟愿酾酒临江,吟诵弃之如敝履的诗篇,得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在情理中找答案》)
二、变向思考 老树开新花
许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盘点搜索,就是找不出写作所需要的材料来,怎么办?不妨选定一个自己熟悉的材料,转换思考方向,从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对其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说不定就能见人所未见,成就一段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