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30字。
内容摘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已成了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互相配套,形成立体交叉的创新系统过程。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加强思维训练,根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 培养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时代呼唤创新能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最本质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凸显的今天,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任何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当今世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其次,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第三,民族创新精神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根本出路;第四,创新也是当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我国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有明确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潜。”[1]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江总书记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国民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成了21世纪国民最重要的能力。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现实背景需要创新能力。当前的语文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如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教师少教是严重的失职,教师的作用、地位不恰当地被强化;在模式上,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教学现象,总能看到若隐若现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的手;在方法上,总是习惯于没有多少启发性的“满堂问”,总是习惯于沿用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纯课文内容分析;在作文方面,不充分给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按照某个公共的套子——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去写一些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空话假话和陈词滥调,这正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莫大的戕害。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