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晋城市实验中学 文武  时间:2005/11/9 22:58: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2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都把经济能否发展的筹码压在教育的发展上。可以说,21世纪的竞争,谁以教育为武器,谁就能获胜。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掌握市场的竞争优势,也才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正如江泽民总书记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然而,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划一的课堂、教材、进度、考试和单一的课堂授课制,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其不足与弊端日益显现。多年教学内容到形式的封闭性,现在课堂教学中“求同思维”几乎一统天下,教师很少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现行课堂教学形式依然是“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训练”,使得原本生动活泼,充满人的生命精神的学生活动变得死气沉沉,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教学完全是一片空白。改变这种现状,实施创新教育确实已近在眉睫。
  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真正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着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创新气氛。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所谓的创
  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以便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条件。
  1.建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学,主动学,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构建学生主体,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最后实现主体的发展。
  2.提倡民主教学。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育过
  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方面。传统教育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人格上、感情上的平等朋友,是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同志。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引导、控制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问,独立探讨,改善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大胆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引导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只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因为如此,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才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积极培养强烈持久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而强烈的创新意识,则是创新的前提。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即培养学生强 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是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关键。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比如在教学中,学生意见一边倒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我们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就能保证学生创新的强烈愿望,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包办代替,甚至粗暴否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泯灭其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质疑。疑问是思维的锲机。学生能提出疑问,说明学生能独立思维,深入思考,这其中就包含着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久之,学生由质疑到释疑,思想活跃了,意识加强了,课堂内外越来越多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来。
  3.鼓励不同见解。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就不可能唯一。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鼓励学生“固执己见”,培养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与“不赢不罢休”的精神。
  三.认真培育科学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
  性思维,是指人们取得创新的思维成果所进行的思维方法。它既包括求异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而且他们是有机结合的。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通向创造的翅膀,是学生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等多向思维的思维的方法。学会多向思维就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创造成功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让我们为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