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12份)
-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
第一编 闻、假、比、论、从、一、故、爱、安、还-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八编 至、志、自、足、走、卒、致、遂、寻、观-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二编 白、备、被、鄙、并、尝、诚、道、度、伐-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六编 谓、鲜、向、晓、效、信、修、许、出、已-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七编 易、益、意、引、盈、语、再、止、曾、朝-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三编 会、或、可、劳、临、名、期、穷、去、然-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十编 观、广、国、果、归、过、好、号、患、惠-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十二编 虚词 之、而、以、其、于、乃、且、则、焉、者、何-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十一编 生、胜、行、异、阴、远、知、作、师、空-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四编 入、若、善、少、舍、胜、市、食、使、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第五编 书、孰、属、说、素、涕、徒、颓、亡、微-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一编 闻、假、比、论、从、一、故、爱、安、还
掌握实词是理解文言文语段的关键,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平时要勤于梳理,勤于积累,尤其要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通假字”的梳理
通假,就是通用、假借,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形似通假两种形式,如“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教材中通假字约40个,可在整理的基础上识记。
2.“词类活用”的梳理词类活用,借助一定的语宫环境,临时改变词语用法的一种语言现象。活用的词类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l)名词活用。
一是起修饰作用的名词作状语,如“学而时习之”的“时”意思是“按时”;
二是直接带宾语,名词作动词,如“腰白玉之环”的“腰”意思是“挂在腰间”:
三是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为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中的“汗”意思是“使……出汗”;四是名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怎么样,为意动用法,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意思是“以……为鱼肉”。
(2)动词活用。
一是充当句子主语或宾语的动词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意思是飞奔的马;二是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带了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如“饿其休肤”中的“饿”意思是“使……饥饿”。
(3)形容词活用。
一是作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表示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物,活用为名词,如“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新”意思是“旧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二是形容词带宾语时,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如“欲穷其林”中的“穷”意思是“走到尽头”;三是形容词带宾语时,主观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秦
……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二编 白、备、被、鄙、并、尝、诚、道、度、伐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说文解字】
白(拼音:bá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甲骨文 ,其古字形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白为太阳初升指状,另有一种解释为大拇指之状,还有一种解释为白色谷米。“白”的基本义指白色,由白色引申为纯洁。白又表示明亮,进而又有了清楚的意思,由此又引申为表明、辩白。由白色还可引申为无用或或徒然。
【字义例释】
①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②白色
[例]上下一白 (九年上《湖心亭看雪》张岱)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筋政曰:“饮不酶者浮以大白。”史侯饮而不尽确,公乘不仁
举白浮君。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饮不酶者浮以大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白色
【拓展阅读】
1.酒杯
2.译文:魏文侯与众大夫一起喝酒,并让公乘不仁定下喝酒的规矩说:“喝酒不干的另罚一大杯。”魏文
侯喝的时候就没有干杯,公乘不仁举着酒杯要罚他。
【说文解字】
“备”是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像箭插入盛矢器中的样子,表示盛箭的器具。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发生讹变,从苟省,从用。隶变后楷书写作“備”。汉字简化后写作“备”。最早见于商
……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八编 至、志、自、足、走、卒、作、致、遂、观
【说文解字】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至,鸟从高处飞下落到地面上。从一,“一”好比是地面。“ ”像鸟向下飞的形状。“不”字是鸟飞上去,而“至”字是鸟飞下来。大凡至的部属都从至。)“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引申表示极、最。如交谊最深的朋友为“至交”。用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至于”。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
【字义例释】
①(形)达到极点
【例】幸甚至哉(七上曹操《观沧海》)
②(动)来到,到达
【例】日中不至/待君久不至/去后乃至(七上刘义庆《陈大丘与友期行》)
【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七上蒲松龄《狼》)
【例】暮至黑山头(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八上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例】天子先驱至/天子且至/至霸上及棘门军(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③(连)至于
【例】至于夏水襄陵(八上郦道元《三峡》)
④(形)周到
【例】礼意至(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名)极点
【例】寡助之至(八上孟子《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⑥(形)最好的
【例】虽有至道(八下礼记《虽有嘉肴》)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八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