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274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科书 书 名:统编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2.选择重点片段,学习筛选和整合文章思路的方法,分析作者逻辑推理的方法。
3.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学习筛选和整合文章思路的方法。
2. 分析作者逻辑推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学习筛选和整合文章思路的方法。
2. 分析作者逻辑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黑超特警组》结尾片断,引导学生简要谈感受。
电影结尾,使用富有张力的镜头创设出一种生物把人类认为是宇宙的东西就当个小弹珠来玩的情景,它的身后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是否存在这样的高维世界呢?这正是加来道雄的兴趣所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读他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本。
活动一
1.请大家默读全文,梳理思路,概括加来道雄的教育历程。
2.重点突破第一段文字,童年的哪两件趣事引导他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请学生描述加来道雄童年的两件趣事,概括他的教育历程。
两件趣事:遐想鲤鱼世界,迷于爱因斯坦。
从童年到少年到成年,少年时期关注高维世界,建立准实验室。
方法归纳:抓住关键段落,开头的总起段落,中间的过渡段落,和时间阶段的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
活动二:聚焦“鲤鱼世界”,筛选和整合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④“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筛选和整合的方法概括: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体现我的思维的词语,体现鲤鱼的思维的词语,段落结尾的总结性的语句。
活动三:分析作者逻辑推理的方法。
1.分析作者如何将鲤鱼“科学家”与“我们”进行类比,并指出作者类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