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0字。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效率低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目标,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活作文教学这一盘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㈠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阅读练习,轻视作文指导。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没有一堂真正的作文评析指导课,不做一次作文的评批。偏重作文技能,忽视品德修养。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谎话、假话连篇,形成双重人格。偏重命题要求,忽视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心理需求。有的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或反复作同类题型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下无物。偏重语言表达,注重文采,忽视学生在文章中所闪现的思维的火花。
㈡作文教学环境封闭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闭门造车”,学生“依样画瓢”。二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学创造力,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㈢作文教学目标有偏差
尽人皆知,在中学阶段所要培养的是写作适应实际需要的一般文章的能力。至于文学创作能力,不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偏离了这个标准,常常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范本,刻意地拔高写作基本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陷入苦恼,厌倦的境地。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大量类似的应考作文训练,必然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而作文教学也确实成了语文教师的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㈠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
曹雪芹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他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好作文在“做”与“不做”之间。所谓“做”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所谓“不做”就是文章应当面对生活有感而发,象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