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媒介信息》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630字。
高一下《辨识媒介信息》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在一起开展“辨识媒介信息”的学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网络信息 。如果我们不能较为准确地辨识这些信息,判断它们的真假,甄别它们的优劣,就会很容易被信息误导,形成错误认知,甚至造成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辨识媒介信息”这个学习任务,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获得科学理性的认知。
(预习反馈:网络信息真假判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分组学习,每个小组都拿到了同样的六则网络信息。这些信息是真是假,你是如何判断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家的判断结果,并请同学来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通过手持设备反馈真假判断,统计数据即时呈现。)
师:第一条信息是关于“荷兰改名”的,有 88.3% 的同学判断其为假消息。哪位同学来说说理由?
生:我发现这则消息来自一个自媒体,它的订阅量很少,转发量是零。所以,我怀疑它的可信度。而且,荷兰到现在也没有改名啊!
生:从信息内容来看,关于“荷兰改名”的消息,最早是由一个叫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网站发布的,我觉得这很值得怀疑。
师:怀疑什么?
生:国家改名的消息应该是由政府或者外交部来发布吧。
师:嗯,有道理。这确实是一条假消息。
师:第二条信息,是一条视频信息。有 65.1% 的同学判断其为真消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有具体视频佐证啊。
生: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发现视频和文字介绍并不匹配。
师:哪里不匹配?
生:比如文字说事件发生在公园里,但视频显示的是一个普通的路边停车场。又比如,文字说小车的车牌是用报纸遮挡的,但视频里的小车不是这样。
师:好的。视频不长,我们可以再来看一遍。
生:我还有一个更大的质疑,就是文字说过路人拨打 114得知了车主抗疫的事迹。我认为,114 不可能告知你车主的个人信息。
师:对,这不符合生活实际,你看得很仔细。事实上,这也是一条假消息。
师:下面这则消息,来自纸质媒介,有 67.4% 的同学判断它是真的。
生:我判断为真,因为消息来自正规的报纸。
生:而且,这则消息还得到了市委书记的点赞。
生:我不这么认为。这则消息说:“车载水可以实时提取氢气,车辆只要加水就可行驶。”根据我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如果要“实时”从水中提取“氢”,它所消耗的能量一定比制出氢气的能量多。
师:你认为这则消息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违反科学规律。反正我没听说过加水就可以开的车。
师:是的。事实上,关于“水氢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