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成书过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23 2:5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600字。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作家自己的创作吗?《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依据了哪些现实素材?《水浒传》和史实中的宋江起义有无联系?从历史上宋江36人太行山起义到梁山泊大规模的水上军事对抗,难道是作家的虚构?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成型于何时?《大宋宣和遗事》和元杂剧水浒戏对《水浒传》的贡献在哪里?《水浒传》中为何会出现地理位置混乱现象?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活动于太行山脉与水不曾有任何联系,那么《水浒传》中的“水”从何而来?洞庭湖钟相、杨幺大起义给了水浒作者以什么启发?《水浒传》的描写接近钟相、杨幺大起义而远离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其依据是什么?其中哪些因素被作者吸收进了小说? 
  《水浒》成书过程漫长,由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甚至明中叶),长达二三百年(或四百年)。无数作者参与了“水浒”故事的创作,施耐庵、罗贯中是其写定者。小说既有历史根据,也有民间传说成分,写定者的创作之劳更是功不可没。据《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宋史》等文献记载,宋江三十六人于北宋宣和年间起义,活动于河北、山东、苏北一带,后为张叔夜逼降,改编成官军,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役。宋江起义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情况: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说话篇目;南宋画家龚开撰有《宋江三十六人赞》;元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载有“水浒”故事;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罗贯中将相对粗糙的原始传说及早期作品进行整合、再创作。由于他们的参与,才使一部民间作品升格为不朽的文学巨著。施、罗的写定之功是不容低估的。(还有学者认为,《水浒》最后写定时间为明嘉靖年间,出于无名作者之手。) 
  历史上的“宋江三十六人”与小说中的宋江义军差距很大,我认为《水浒》一书的素材不仅来自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还吸收了其他农民起义史料,其中包括南宋初年的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史料。《水浒传》一书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传说为框架,吸收了大量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素材,三百年间经无数市井民众、民间艺人、下层文人的传诵、创写,最终完成。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侯会先生,大家欢迎。《水浒传》是怎样写成的?学界有这样一个看法,《水浒传》的写作过程很漫长,如果从北宋末年算起到元末明初,甚至还有一个说法是到了明中叶,那么这个过程长达了二三百年,甚至四百年之久。而且呢,说是有无数的作者参与了《水浒传》故事的创作,施耐庵和罗贯中,只不过是写定者,那么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根据和妙趣横生的民间传说,是如何演变创作成书的呢?下面我们欢迎侯会先生为我们主讲《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大家欢迎。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几部书有的学者称之为累积型的作品,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当然这样说并没有得到所有作家、学者的肯定了。我觉得呢,它前边应该有一个作家群,进行了关于《水浒传》故事的前期的创作,提供了《水浒传》故事的一个大致的框架,提供了大量的、初级的水浒故事,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完成这部大书。 
  研究它的创作过程我觉得很有意思,里边有很多谜。那么最大的一个谜,就是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一支小部队,是怎么发展成小说中千军万马、大规模的、史诗式的农民起义。我们研究这种变化呢,我想从宋江起义的历史说起。宋江历史上实有其人,有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事迹。但是都是零星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我们这儿介绍几条,《宋史》不是最早的资料,我们提几条最早的,比如南宋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王偁,王偁作《东都事略》,《东都事略》里头他提到“宋江寇京东”。京东就是山东,当时有一个人退休官员叫侯蒙,给皇帝上书提建议,说了这样几句话: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他所提到的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河朔是河北,京东是山东。又提到这支小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几万官军对付不了他。因此,可以断定“其材必过人”,宋江肯定才能很高,超过常人。所以他给皇帝提了个建议,不如赦免宋江造反的罪过,招降过来,改变成官军让他去攻打方腊。因为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声势浩大,上百万人参加,震动朝野。这样可以平息东南之乱,就是方腊起义,这只是一个建议。至于后来是不是这样发展,历史上没有明文记录。 
  此外,再举一条也是《东都事略》,《东都事略》提到有一个人叫张叔夜,他在海州做知州。海州是哪儿呢?就是现在江苏的连云港。他叙述,他说宋江带着部队打到海州,在海边劫掠了十几条海船,准备从海上逃走。那么,张叔夜作为一州的长官,召集了一千多敢死的战士,设下了埋伏,派了一支小部队,摇旗擂鼓,引诱宋江。那么宋江进入埋伏圈以后,一声令下,先把他的海船都点火烧了,断了他的退路。那么宋江一看伏兵四起,没有出路了,这回就投降了。投降以后呢,大概确实是参加了征方腊之役。因为还有一些史料,比如《皇宋十朝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