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6050字。
高中语文 必修下第一单元《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 题目入手,掌握解牛的具体过程。
2. 品味语言,理解庖丁所讲的道理。
3. 知人论世,体悟庄子的养生之道。
4. 古今联系,分析儒道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街道的彩灯装饰还在,过年大餐的香味还在,你今年过年都吃了哪些肉?(猪肉、鸡肉、鱼肉、羊肉、牛肉……)尤其是过年回老家的同学,可能见过家人杀鸡、杀猪、杀鱼……年过完了,收心学习,将课本翻到第8页,请读题目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庖丁解牛》),我们经常说杀鸡杀鱼,这里的题目为什么不是《庖丁杀牛》呢?人们还常说“杀鸡焉用宰牛刀”,为什么也不是《庖丁宰牛》呢?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任务1:检查学习任务单,解决生僻字读音,学生齐读课文,理解题目,理清写作思路。
活动1解读题目
【提示】
【解牛】(1)题目是后来加的,一般以原文的第一句话为准。(2)解,在这里不是杀,杀是把活牛杀死,解是把已经死了牛分解,剖开。(在古代,牛是田间劳动的好帮手,所以一般不轻易宰牛,此场景为祭祀做准备的可能性更大)(3)《说文解字》对“解”的解释:判也,从刀,判牛角。本义,剖牛,取牛角。
【庖丁】两种说法:(1)庖,是厨师的意思,丁是名。“庖丁”意思是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其职业的词。如师旷,师,乐官的称谓。一个名叫旷的乐师。弈秋,弈,下棋的高手,一个名叫秋的下棋高手(2)庖丁指“掌厨丁役之人”,丁指从事某些专门职业或者说某种劳动的人,如园丁、家丁、乡丁等。
活动2: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
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任务2:学生介绍我所认识的庄子,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学生发言字数不限,但必须有观点,即使词语概括也行,能举例子证明观点更好。)
活动1:学生谈庄子,了解学情,随时调整学习任务。
【补充资料】1.学生初中学过的《逍遥游》。
2.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含意,“鼓盆而歌”的故事。
3.鲍鹏山《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节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