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6010字。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提炼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学习科学小论文严谨的结构和逻辑;
2. 品读中国建筑特征的语言表达之美,体会中国建筑语言的严谨与古典深意;
3. 品析文法、词汇、可译性的类比意义,激发学生抒写中国“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品味中国建筑特征的语言表达之美,体会中国建筑之美。
2. 品析文法、词汇、可译性的类比意义,理解梁思成的中国建筑思想,激发学生书写中国“文章”的热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说,这暑伏之日来扬州也别有一番风味。同学们能给我推荐一些即便是酷暑之日也值得一去的扬州景点吗?据我所知扬州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幻灯片展示:鉴真纪念堂)恰恰是梁思成先生设计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梁思成,走近《中国建筑的特征》。当我们学习完这篇文章,再去游览之时,或许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二、提取关键词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阅读文本,提取文章的核心信息,这就是关键词。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8个,能够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因为大家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再利用2分钟时间,快速提取本文的关键词,写在导学案上。
(请学生回答,明确关键词:中国建筑、特征、文法、词汇、可译性)
三、梳理九大基本特征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详细的介绍了九大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进行梳理。(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派学生回答)
(幻灯片展示)
追问:这九个基本特征之间的顺序能否颠倒?可不可以先写我最喜欢的屋顶、斗拱、颜色?
(明确:不可颠倒,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科学小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
四、品味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