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6270字。
《复活(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主旨,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
2.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重难点】
1.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
2.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09.09-1910.11.2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生于贵族家庭,1847 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其三大巨著,深刻揭露了俄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急剧变化的历史状况,无情地揭露了贵族社会争权夺利的内幕,强烈的戏剧冲突,产生了巨大的道义谴责力量,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列宁称赞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2)作品简介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交,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二、整体情节概述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贵族青年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玛丝洛娃沦落成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要受到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玛丝洛娃,良心受到了谴责。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陪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但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最终没有和聂赫留朵夫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夫妻,从而走向“新生"。聂赫留朵夫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认为这是克服种种社会罪恶的做法。
三、“复活”解读——玛丝洛娃角度
“复活”的字面意义是“死了又活过来”,一般指的是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