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2270字。
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
【备课之初】
这篇文章是马克思发表的即兴演说,针对性很强,在阐述时涉及的哲学理论、时代背景较多,这些都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语文经验存在距离,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篇经典演讲词的魅力呢?
结合该课文本特点,我最终将“把握演说内容及结构,关注演说特点”作为教学重点,把“学习演说词的写作方法,感受马克思的光辉思想与使命担当”作为教学难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感受马克思极具魅力的演说艺术及其使命担当,从而为下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一、导入:
师: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有意思吗?
看到这个题目———《 在〈 人民报〉 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你会生发出什么疑问呢?
学生 1:《 人民报》是个什么样的报刊,为什么一个报刊会有纪念会?
学生 2:马克思为什么要去演说?是为了达到什么演说目的?
学生 3:马克思在演说中说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师:的确,题目就引发我们无限思考。 阅读文本, 要关注文体本身。大家刚才都提到了,这是一篇演说词。 阅读演说词,首先要了解演说背景,把握演说目的、对象( 针对性) ;其次,要把握演说内容和层次的推进,理解作者观点( 逻辑性) ;再次,关注演讲词的语言特色,体会演说内蕴的思想( 丰富性) ;最后,还要把自己当成演讲者或听众,结合特定情境加以体会( 情境性) 。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以上内容,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知人论世,了解演说背景
1、 知人论世:
①生平经历
②个人成就
③马克思与《人民报》
2、演说背景
①《人民报》概况(阅读课下注释)
②补充“宪章运动”
③介绍19世纪中期欧洲现状
④介绍“1848年革命”
三、研读演说内容
学习活动一:把握演说的针对性
在介绍演说背景之后,顺势提问: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演说的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即明确这次演说的针对性)
学习活动二:品味演说语言,深化文章理解,品味演说的丰富性
演讲词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和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明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因此,演讲词的关键是要做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隐性互动,从而达到好的演说效果。那马克思是怎么组织语言进行演讲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入文本去研究一下他的演讲词,联想一下当时现场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本篇演讲词在语言表达上的亮点,并思考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本环节学生会找到有亮点的句子,但是由于对当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