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227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编排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科学小论文的能力,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洁性。但我校属于农村偏远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 理解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及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一位作家和他的一篇作品,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我们先通过两段材料来猜一猜这位作家是谁。
二、 介绍作者
大屏幕展示材料: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这时,走进来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他就是梁任公先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生猜测讨论,教师总结。这里应该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徐志摩,一个是梁思成。选徐志摩是因为他是林徽因的追求者,又是梁启超的学生;选梁思成是因为他是林徽因的丈夫,又是梁启超的儿子。这里一定不是徐志摩,因为徐志摩是诗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所以一定是梁思成,因为梁思成是建筑学家。(大屏幕展示作者介绍)
三、 课文解析
1、 通读全文
提示:读完整篇文章大概要用十多分钟时间,我现在只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在5分钟时间里要读什么,怎么读完。
教师总结:时间到。读一篇文章要会读短,也要会读长;读短读的是思路,读长读的是内容。
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在5分钟时间内要读出什么内容呢?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文章讲了几个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是教师要求:用词语、分点答。
大屏幕展示:中国建筑的体系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