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51
- 资源简介:
约407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在初一学过类似的回忆性亲情类散文。但是,《背影》父子亲情,与初一学过的亲情类散文《散步》《秋天的怀念》相比,有其背景的复杂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容易和父母发生矛盾,可能会有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和心理。在学习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探究父子最终和解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对学生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父亲及“背影”的形象。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背影的意义。
3.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叙事散文细节的方法,体会叙事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父亲以及“背影”的形象。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背影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叙事散文细节的方法,体会叙事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圈点批注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资料助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说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论教材选文怎么变化,《背影》始终都占一席之地。今天我们就将跟随朱自清,走进《背影》,感受他笔下的深沉父爱。
1.认识作者:朱自清
2.正音正字
3.了解背景
(1)朱自清与其父亲的关系。
PPT补充材料:
朱自清与父亲的恩怨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朱鸿均不顾儿子朱自清反对,偷偷纳了一名姨太太,又因挪用公款被革职。父亲失业,祖母悲愤过度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暑假,朱自清回到家乡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
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