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反思

作者:渔峡口中心学校 覃丽霞  时间:2013/5/6 18:52: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272
  《背影》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父爱在八年级学生心中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懵懂意识,也是一份隐藏较深的情感,所以,对父爱的体会,或者说对爱的体会,是八年级学生基于“自尊、独立”而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引导学生顺利揭示文章主题情感和产生深刻的认同和强烈的触动是比较关键的。
  情感的体会是散文教学的重点,而将情感的体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成长的体悟,转化为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进而促进生命的成长又是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散文的味道就在于串联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而氤氲成一种朴素而又特别的情感,最终是这种情感的美成为一种生命的永恒。《背影》就是这样一篇化瞬间为永恒的文章。人的成长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句话或一件事使自己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而引起自己人深刻的反思,揭开了人生新的篇章,获得了生命的成长,进入了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体悟到生的幸福与感动。
  如何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于文中瞬间背影对作者于父爱的顿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重心应紧紧围绕“买橘子”时父亲背影中所看到的父亲生活、心境、经历,父亲的失落、无奈、伤感,父亲的辛酸、心痛和自解,还有身为“儿子”的父亲,身为“丈夫”的父亲,身为“父亲”的父亲等等,联系起父亲的老年丧母、老年下岗和来信的拳拳父爱还有儿子的反哺之心无从实现的无奈、悲凉等,将这些通过买橘子时自己会怎样做和父亲的做法比较,通过见到从没见到过的花开瞬间的感受引入学生的生活,引入学生的情感经历与体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学就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永恒的瞬间。
  回顾我和八(一)班一起学习的这节课,课前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拐角懂得爱》的故事,营造一种温馨的父子之情,导入新课。
  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直奔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桔的背影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影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妙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下细节描写的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师生互动协调。重点突出,分析很到位。
  接下来,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真挚的爱是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我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为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正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怀的时候,用电视散文视频《背影》播放给学生欣赏,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真可谓恰到好处。
  第三个环节是用心感恩,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学生对家长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进行一种美德教育。先设计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家里不孝敬的表现,但因为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没有完成这个环节。最后教师语重心长的说:“同学们,去孝敬父母、珍爱亲情吧。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这个人类社会。”
  课后我和本组的一部分老师在一起交流了一下。1、整节课很完整。2、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3、刻画背影一段的品词品句很到位。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思想受到了洗礼。5、多媒体运用很恰当,提高了教学质量。6、整节课的容量很大。
  另外还有几点不足之处:1、时间的把握还不好很好,以至于设计的环节没能完成。2、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还不够简洁。
  听了他们的话,我反思自己的课:
  1、整堂课我始终注意学生的动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拐杖、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这一点我做到了。这要谢谢陈大伟教授给我的片言片语的指点:“注意学生的反应,用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学。”
  2、导入新课自然,环环相扣,像一条顺势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课文的深处,流到课堂的结尾。整节课很完整。
  3、使用多媒体教学,不是很熟练。加之,学校里没有遥控器,每次来到学生当中活动后,又要走回到黑板前,动鼠标才能展示课件。这样来回浪费了一点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要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4、美学教育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要不要砍去?我认为,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书。“德智体美”“德”为首。一个没德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虽然下课了,那我就用下课几分钟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有什么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堂中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统一是我每一节语文课都认真对待的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