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 资源简介:
约21310字。
(一)简介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创作年代:1926年陆续创作,1927年编定出版。
3.作品类别:回忆性散文集。
4.主要内容:收录了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阶段的人和事的十篇散文。包括:
(1)回忆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2)回忆故乡生活的《狗•猫•鼠》、《故乡》。
(3)回忆求学经历的《藤野先生》、《范爱农》。
(4)回忆往事的《无常》、《父亲的病》。
5.作品特色:
(1)回忆性: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抒情性:在叙述往事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恩师的感激,对旧社会的批判,对黑暗现实的愤懑等。
(3)散文特点:语言质朴自然,流畅生动,富有韵味。结构灵活自由,形式多样,短小精悍。
(二)作品主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日生活断片的回忆,充满对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怀念。作品在回忆往事中,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真挚感情,展现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并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艺术特色
(1)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2)语言幽默讽刺,辛辣深刻。
(3)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
(4)结构灵活自由,形式多样,短小精悍。
2.阅读方法
(1)抓住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第一篇:《狗•猫•鼠》
(一)主要情节:
文章以“仇猫”为引子,回顾了作者童年和青年时期与猫的恩怨,并借此表达了对欺压弱者、虚伪狡诈的讽刺和批判。
1.起因:作者听说有人说他是“仇猫”的,便开始回忆自己与猫结仇的缘由。
2.童年“仇猫”:作者童年时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却被猫吃掉了,从此对猫怀恨在心,并开始报复所有遇到的猫。
3.“仇猫”的理由:作者列举了“仇猫”的理由:猫玩弄弱者,媚态十足,深夜扰人清梦。并以打狗的例子,反讽某些人用“精神分析说”来解释一切行为的做法。
4.“仇猫”的真相:作者从长妈妈口中得知,隐鼠并非被猫吃掉,而是被长妈妈误踩而死。
5.“仇猫”的转变:作者长大后,明白猫的偷鱼、拖鸡等行为是人们憎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