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16
- 资源简介:
约8110字。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 ,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文中“ ,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功业的两句是“ ,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人说,现代社会物质丰富,还有必要再提勤俭节约吗?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如今,尽管我们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许多人都不愁吃不愁穿,但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绝对没有过时,也绝对不能忘记。
往小了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是为了节约,是为了珍惜身边的每一寸资源;往大了说,勤俭节约是适度、节用、合理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负责。
即便处在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也要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危机,提前做好准备。“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之所以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好几代革命先驱筚路蓝缕,奋力拼搏,绝不能不思进取而白白挥霍掉。况且,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粉丝“倒奶打投”事件,到粉丝打榜攀比成风,种种浪费现象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迫在眉睫。
“勿以善小而不为”,杜绝浪费行为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比如,我们倡导“小餐桌、大文明”“光盘行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摘编自刘琛《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勤俭话题时指出:“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今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俭节约包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将勤俭节约的观念根植于心、渐践于行。
B.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勤俭节约的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C.党员干部弘扬勤俭节约之风需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从自身出发,率先垂范。
D.领导干部需把良好家风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严格管教好家人,如果家风好了,官员自然就不会落马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由总到分再到总,论述了弘扬勤俭节约之风,党员干部、革命军人要率先垂范,起带头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内容更加丰富。
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日常餐饮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要引起重视。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6.新时代下如何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曰:“羞用五事①。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艾②。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