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同步练习50
- 资源简介:
约7860字。
4.《窦娥冤(节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新)
1.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折—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元杂剧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B.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又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
C.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旦、末、净以外的人物),正旦和正末是元杂剧中的主唱角色。
D.“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合称“元曲四大家”。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蚩蚩(chī) 愆期(qiān) 惘极(wǎng) 隰则有泮(xí pàn)
B.间或(jiān) 悚然(sǒng) 尘芥(jiè) 瑟瑟有声(sè)
C.形骸(hái) 驯熟(xún) 窈陷(yǎo) 贺家墺(ào)
D.桃杌(wù)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负屈衔冤(xián)
3.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
D.“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卜儿”,扮演儿童。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得到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命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这起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白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蓝天白云,林海茫茫,燕侣莺俦,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②大型集会需要很好的安保措施,有时人群扰乱,你推我挤,前合后偃,极易发生危险。
③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纷争和贸易摩擦,中国在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后,现在已不再忍气吞声。
④由于许多观众的持续观看和意兴阑珊的热情参与,我台的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一。
⑤这场看似离奇的案件经过三推六问之后终于有了突破,原来报案人编织了一个弥天大谎。
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天气极不正常,有些地方三四月份酷热无比,入夏后竟六月飞霜。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戏剧的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和歌曲等六大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安排”。这是两千多年前产生的欧洲传统的“情节中心”戏剧观,与初步发展的古代希腊戏剧是相适应的。进入近代社会,由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发现,人们对戏剧中的人物投去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即使是“性格中心”说也承认,情节对于戏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戏剧的基础,是其他要素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莎士比亚在创造情节结构方面是杰出的,他的每部戏剧几乎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