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学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0 11:44: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00字。

  复活(节选)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主旨。
  3.赏析小说的表达特色和语言特色。
  自主学习过程:
  导读——掌握必备知识
  一、认识作者 知人论世
  作者生平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        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1851—1854年在高加索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来到圣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则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一位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甚至有些蒙昧阴沉,但依靠一双锐利异常的眼睛,揭示了文坛宇宙的广袤无垠,丝毫不留恋曾经拥有的荣华,那灵魂之光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
  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学说“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 (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托尔斯泰参加了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到了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的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具有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突出。
  列宁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三、创作过程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真实的案件。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